春節期間,中央電視臺“新春走基層”派出幾十路記者在各地進行“家風是什麼”海採,節目播出後,引發人們對家風的熱議。網友也紛紛通過微博、微信進行互動。不少人認為,有什麼樣的家風,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、為人處世倫理,有不少人甚至說,家風影響了他們的一生。
  家風,又稱門風,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。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,家風不僅是民風社風的組成要素,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例如,晚清重臣,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的在治家方面的理論與實踐,他所概括的“八本八寶”的曾氏家訓,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  所謂“八本”,就是:讀書以訓詁為本,詩文以聲調為本,事親以得歡心為本,養生以少煩惱為本,立身以不妄語為本,為官以不要錢為本,居家以不晏起為本,行軍以不擾民為本。所謂“八寶”,就是“書、蔬、魚、豬、早、掃、考、寶”八字家訓。“八本八寶”的曾氏家訓,即便放在今天,仍有借鑒意義。遺憾的是,文革期間家訓,曾經被視為“封資修”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,被人們遺忘。
  家風雖說只是一個家庭的風氣,卻是社風民風的基礎,甚至對黨風政風也會產生重要影響。家風不正,怎麼會有好的民風社風、政風黨風?
  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,整個社會思想道德主流是積極向上的。但是,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:少數人道德失範,誠信缺失,價值觀扭曲,是非善惡不分;拜金主義、享樂主義、極端個人主義悄然滋長;見利忘義、損人利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。這些問題的存在,與長期以來不重視家風建設有著直接的關係。
  家風正,則民風淳;家風正,則政風清;家風正,則黨風端。國家的長治久安,社會的文明進步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。馬年新春伊始,央視新春走基層《家風是什麼》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、社會責任、家庭責任,營造勞動光榮、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,培育知榮辱、講正氣、作奉獻、促和諧的良好風尚,很有現實意義。
  文/張衛斌  (原標題:重提家風有怎樣的現實意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e31iesq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